2011-10-04

打破迷思,養成理財好習慣


過去10年,你的薪資有成長嗎?根據主計處統計,到今年5月為止,台灣人10年來,經常性薪資僅從3萬4,746元增至3萬6,576元,合計成長5.2%,只增加1,830元,換句話說,平均1年只加薪183元,年均成長率連1%都不到。

房價、物價直直漲 薪資成長卻龜速
同期間,物價每年約平均上漲1.3%,房價指數更是每年平均上漲7%。這就難怪領死薪水的上班族都在抱怨,「龜速」成長的薪資,讓他們買不起房、無法對抗通貨膨脹,活得很苦!
物價、房價都比薪水漲的快,面對這樣的環境,上班族如何讓自己的資產增長?如何能買得起房?7月來台參加MDRT台灣年會,在美國從事理財顧問都超過25年、分別擁有數百名客戶的蘭廸.舒茲菲爾德(Randy L. Scritchfield)與勞夫.安東利諾(Ralph Antolino Jr.)指出,上班族只要打破以下3項投資理財的迷思,即使是領低薪,照樣能夠順利累積資產。

名詞解釋_經常性薪資
指每月給付受僱員工之工作報酬,包括本薪及按月給付之固定津貼、交通費、膳食費、水電費、按月發放之工作獎金及全勤獎金等。以上不扣除應付所得稅、保險費及工會會費。也就是指每個月都可以拿到的薪資總額。

▲台灣近10年經常性薪資只成長1,830元
▲台灣近10年經常性薪資只成長1,830元
迷思1.薪水好少,沒錢怎麼理財?
上班族每個月才賺3萬元不到,養家活口過日子都很辛苦了,怎麼會有多餘的錢去投資理財?
【專家看法】就算每月只存1%,總比什麼都不做好!
蘭迪指出,大部分人都以為,投資理財必須先有錢,這樣的想法其實是錯的。以他處理過的個案來看,很多人雖然收入微薄,卻因為很早就開始投資理財,因此,晚年能夠享有不錯的退休生活。
反之,很多有錢人,覺得自己現在賺很多,不把投資理財放在心上,沒有預先規畫,等到年紀大了,才發現自己和家人無法安穩的生活。
因此,他建議上班族,每個月至少拿出部分收入去儲蓄、或做理財投資,如果真的是能力有限,存個1%都好,這樣總比什麼都不做來得好!

迷思2.收入穩定,即使不理財,以後也不會有問題吧?
有些上班族認為即便不投資、理財,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,且有政府的福利和保障就夠了。
【專家看法】現在好≠未來好,靠自己才實在
很多上班族、尤其是收入穩定的公教人員會認為,現在收入穩定、工作有前途,未來生活靠政府與公司提供的福利就綽綽有餘了,何必花時間、精力去理財?對此,蘭迪警告,很多歐美國家的福利政策,都因成本過高而開始縮水,像英國就計畫在2015年之前,大砍公教人員退休金,刪減幅度超過1成。由於政策會改變,如果只靠政府的福利制度,將無法支應未來的生活開銷。因此你如果抱持著「公司、政府未來會照顧我」的心態,不想投資理財,那麼未來肯定會過得很辛苦。所以還是趁年輕,靠自己多投資。
迷思3.理財會影響生活品質,不如用在玩樂、享受?
理財複雜又麻煩,而且把錢拿去投資,會影響現在的生活品質,不能隨心所欲的花錢。
【專家看法】先存再花,生活品質不會變!
勞夫指出,近年,媒體、廣告商不斷鼓吹大眾要多消費、享受生活,因此讓上班族變得「重物欲、少儲蓄」,進而影響他們的財務計畫。
事實上,每個月只要用10%收入,拿來投資理財,勞夫說,這樣不但不會影響一般上班族的生活品質,還能「讓你未來的生活更有保障。」若想這樣做,第一步就是改變個人的存錢公式:「先存再花」,把每個月固定領到的薪資先存10%起來,其餘的錢才轉用於生活支出。如此,不但能維持和過去一樣的生活品質,還有多餘的錢拿來進行投資理財。

除了打破上述3迷思之外,蘭迪與勞夫認為,投資理財必須長期執行才會見到效果,因此,上班族若想培養良好的理財行為、改善個人的財務現況,一定要懂得運用系統化習慣。

習慣1》透過自動扣款:主動把錢放在對的地方
蘭迪指出,上班族要破除前述理財3迷思,關鍵是要「動起來」,實際去投資、理財。
而透過銀行的自動扣款功能,是養成投資理財習慣的第一步。因為運用銀行帳戶的自動扣款功能,無論存錢或投資,比較能克服人的惰性。
這就是所謂的「Pay yourself first」(先付錢給自己),每個月薪資一入銀行戶頭,馬上透過自動扣款功能,由銀行把事先約定的金額轉扣到存款或是投資帳戶,這樣長期操作,養成習慣,「透過時間與複利去累積資產,把錢放在對的地方」,長期下來,資產增值效果將十分可觀。
習慣2》收入區分3用途:分別開設帳戶存入
「自動扣款」是第一項必備的習慣,勞夫指出,為了活用辛苦賺進來的每一分錢,同時讓理財更安全,建議上班族開立「投資、緊急預備金、以及生活花費」等3個銀行帳戶,將每月薪資,運用自動扣款功能分別存入不同的帳戶中。
勞夫說,可用A、B、C三個帳戶進行投資管理,首先用自動扣款,把每月薪資的10%,撥入以投資為主的A帳戶裡,養成自動做投資的習慣;再撥每月薪資的2%~5%到B帳戶,累積緊急預備金,剩下的錢才全部放入C帳戶拿來支付生活費。他進一步說,等到B帳戶累積到等同於個人半年固定支出金額的緊急預備金後,可視情況把原來投入B帳戶的錢,加碼在投資用的A帳戶中,以快速累積投資本金。
勞夫說,C帳戶裡的錢,不僅用來支付生活花費,也可拿來購買「基本保障」,也就是保險商品的支出帳戶,但因為已用A、B帳戶做好投資與緊急預備金的準備,所以,即使加買保險也不致影響個人生活品質。
▲將每月薪資分別存入3個帳戶,進行投資管理
▲將每月薪資分別存入3個帳戶,進行投資管理

習慣3》長期需用資金:存「不易拿出」理財工具
除了把薪資按用途存入不同帳戶外,蘭迪進一步建議,上班族應挑選一些「只能放入、不易拿出」的理財工具去存長期需用的資金。
舉個例子,如果每個月存100元,假設放入2個餅乾盒中,一個是放進去後就不能拿出來的,另一個是放入後可隨意取出的,在沒有利息的條件下,無法任意取出的餅乾盒,裡面的錢一定比可隨意取出的餅乾盒來得多。「因為人難免會因受不了誘惑,把錢拿出來。」
因此,蘭迪建議,上班族應優先把資金,存進「不易拿出」的理財工具,這類工具可以「定存」或「保險」為代表,以此做為個人投資理財的基礎。

1 則留言:

  1. 這篇摘自Smart智富月刊第158期。
    寫的很棒!!
    一直以來,朋友或同事問我如何理財,
    我都建議投資基金,而且要定期定額。
    先將每月收入扣一部份起來,若真要存錢,扣大部分也可以,
    只留基本生活所需,這樣存錢最快!

    回覆刪除